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66814

论著

  • 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牛天童;牛敬忠;刘广志;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CMBs组(n=36)和无CMBs组(n=48),通过头颅MRI检查对颅内CMBs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级,并结合其详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糖尿病疾病史、高血压疾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脑白质疏松(LA)的程度,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血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单因素分析筛选CMBs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将筛出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Spearman轶相关分析,分析其与CMBs的相关性。结果 (1)与无CMBs组比较,CMBs组LA更严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增高(P<0.05)。(2)与轻度CMBs组比较,中、重度CMBs组有饮酒史患者比例、收缩压水平增高,LA更严重(均P<0.05);混合CMBs组、深部/幕下CMBs组和脑叶CMBs组在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HDL-C水平、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A的严重程度和收缩压水平与CMBs的数量呈中度正相关(r=0.485,P=0.003;r=0.437,P=0.008),舒张压水平与CMBs的数量呈弱正相关(r=0.358,P=0.032),HDL-C水平与CMBs的数量呈弱负相关(r=-0.379,P=0.023)。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A程度,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与CMBs密切相关,可能为CMBs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史、LA程度、收缩压水平可影响CMBs的病变严重程度,收缩压、舒张压、HDL-C水平、APTT则可影响CMBs的分布部位。

    2023年04期 v.30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蒋涛涛;郑婷;翟少朋;黄子龙;王满侠;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水平变化及其在评估CI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CIS患者血清IL-33水平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10-20。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CI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以及CIS患者不同预后者间血清IL-33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16篇文献探究了急性CIS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涉及1590例CI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971人;7篇文献探究了IL-33在CIS预后中的价值,涉及882例CIS患者,其中535例预后良好和347例预后不良。血清IL-33水平与CIS相关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CIS患者血清IL-33水平升高(SMD=2.24,95%CI:0.95~3.53;P<0.01);血清IL-33评估CIS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IL-33降低(SMD=1.14,95%CI:0.29~1.99;P<0.01)。结论 CIS患者血清IL-33水平升高,且IL-33升高与患者预后良好有关,提示血清IL-33在诊断和评估CIS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3年04期 v.30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发生脑卒中风险分析

    黄丽娟;王艳华;马淑琴;沈娟;

    目的 探讨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P)患者随访访5~8年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32孕周以上妊娠者,根据是否合并妊高症,分为HDP组(320例)和对照组(320例)。采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1年12月,主要观察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组的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Cox回归分析评估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P组慢性高血压率更高(16.9%比2.8%,χ~2=21.347,P<0.001),收缩压(146.2 mmHg比118.5 mmHg,t=21.293,P<0.001)、舒张压(86.9 mmHg比80.3 mmHg,t=7.761,P<0.001)、血肌酐更高(62.1μmol/L比59.4μmol/L,t=4.346,P<0.001),而血红蛋白(118.5 g/L比120.1 g/L,t=2.013,P=0.045)更低。随访5~8年,共有28例脑血管事件病例,其中,HDP组和对照组发生脑血管事件分别为20例和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11、6、3例和5、2、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DP组的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6.25%比2.50%,Log-rank χ~2=5.869,P=0.008)。此外,与对照组比较,HDP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44%比1.56%,Log-rank χ~2=5.162,P=0.013)、缺血性脑卒中(1.89%比0.63%,Log-rank χ~2=4.016,P=0.022)和出血性脑卒中(0.94%比0.31%,Log-rank χ~2=3.508,P=0.037)的发生风险均明显增高(P<0.05)。多元Cox回归结果显示,HDP、妊娠糖尿病、高血脂以及收缩压、总胆固醇和血肌酐升高均是随访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HDP亚型中,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最高(HR=1.705,P=0.019),其次为子痫前期/子痫(HR=1.573,P=0.00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HR=1.506,P=0.025)和妊娠期高血压(HR=1.482,P=0.002)。结论 妊高症患者长期随访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慢性高血压与叠加的子痫前期亚型的发生风险最高。

    2023年04期 v.30 246-250+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梅歌;李公明;宋晓东;刘尊敬;李春;范洋溢;

    目的 研究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PAP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有无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将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7例PAPS患者,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43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134例。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梗死[34例(79.1%)]。与无中枢神经受累组相比,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男性患者比例、颅外动脉事件患者比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比例、LA阳性率更高(均P<0.05),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患者比例也更高,病态妊娠比例更低(均P<0.05)。治疗方面,PAP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抗凝药、羟氯喹的使用率显著低于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脂异常显著增加了PAP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风险[OR(95%CI)=4.888(1.455~16.425),P=0.010],合并病态妊娠[OR(95%CI)=0.133(0.034~0.512),P=0.003]、使用抗凝药[OR(95%CI)=0.238(0.081~0.696),P=0.009]和羟氯喹[OR(95%CI)=0.306(0.110~0.855),P=0.024]显著减少了PAP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风险。结论 合并病态妊娠的PAP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比例显著低于无病态妊娠者。血脂异常是PAPS神经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抗凝药和羟氯喹的使用是保护因素。

    2023年04期 v.30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贾亚琼;李大伟;刘峥;董会卿;

    目的 探讨经病理确诊的8例占位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2020年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8例,其中淋巴细胞型血管炎5例、坏死型血管炎3例,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占位型PACN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8例PACNS患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者最多(4例),亚急性、慢性起病者各2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包括肢体无力(2例)、癫痫发作(3例)、语言障碍及肢体无力(1例)、头晕(1例)、头痛(1例),病程进展中出现精神异常及认知障碍1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高颅压表现2例。8例患者中头颅MRI示病灶均位于幕上,单发3例、多发5例,累及单侧5例,累及双侧3例;5例淋巴细胞型血管炎中单发占位性病变3例,累及双侧幕上跨脑叶的大病灶2例;3例坏死型血管炎患者均为跨脑叶的大病灶,有明显占位效应伴大脑镰下疝形成;8例中4例伴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后多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样或线样强化,1例有软脑膜强化。8例患者均糖皮质激素(后文简称“激素”)冲击治疗有效,淋巴细胞型血管炎患者中4例激素冲击治疗疗效较好,1例确诊时间晚,激素治疗后留有后遗症;3例坏死型血管炎激素冲击治疗有效,但均复发,2例使用环磷酰胺后病情趋于稳定。结论 本组占位型PACNS患者急性起病者最多,首发症状主要为肢体无力、癫痫发作。MRI均表现为幕上占位性病变,可单发或多发,累及单侧或双侧,跨脑叶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可伴少量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斑片样或线样强化,可伴有软脑膜强化。激素冲击治疗有效,坏死型血管炎可能复发。占位型PACNS易被误诊为肿瘤,尽早活检病理有助于明确诊断。

    2023年04期 v.30 25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

    刘雅鑫;蒋运兰;刘芯君;潘竟;张越;杜秋凤;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患病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医学数据库关于中国MHD患者RLS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3-16。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HD患者RLS患病率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涉及5111例MH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MHD患者的RLS总患病率为22.0%[95%CI(17.0%~27.0%)]。不同性别、共病、地区及年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RLS患病率(27.0%)高于男性(21.9%);糖尿病肾病患者RLS患病率最高(32.7%),其次为高血压肾病患者和肾小球肾炎患者(RLS患病率分别为21.9%、18.0%);华北地区(26.6%)、华中地区(22.6%)、华东地区(22.0%)、华南地区(18.9%)的RLS患病率依次递减;2013—2017年MHD患者中RLS患病率(22.7%)稍高于2018—2022年(21.7%)。结论 我国MHD患者中RLS的患病率较高,可能严重影响MHD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医护人员应予关注。

    2023年04期 v.30 261-26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国内期刊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治疗文献分布和现状分析

    邹晨双;张晏;陈海波;于普林;

    目的 了解国内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RLS)治疗研究状况及国内期刊文献分布情况,为RLS治疗研究提供文献计量学资料。方法 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自建库至2023年2月底刊登的有关原发性RLS治疗研究的文献,对文献分布情况、文献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截至2023年2月底,国内期刊共刊登原发性RLS治疗相关文献81篇,发表文献数最多为2012年(9篇,11.11%)和2018年(8篇,9.88%),其次为和2021年、2016年(各7篇,8.64%)和2014年(6篇,7.41%);发文最多的机构是空军大学唐都医院(3篇,3.70%),其次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煤炭总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各2篇,2.47%);发文最多的地区是陕西(10篇,12.35%),其次是浙江、山东(各7篇,8.64%)和北京、广东(各6篇,7.41%);主要研究内容均为原发性RLS的治疗,其中西药治疗研究58篇(71.60%),中医药治疗35篇(43.21%),使用量表进行疗效评估37篇(45.68%)。主要发文形式为论著(长篇论著、短篇论著和论著摘要)形式发表最多(60篇,74.07%)。文献对原发性RLS的治疗、药物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等的探讨较为深入。结论 近年来国内原发性RLS治疗相关文献刊载量尚显不足,基金资助项目较少,学科建设尚待加强。原发性RLS的西药及中医药治疗重视程度均较高,疗效评价指标,尤其是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仍需丰富。

    2023年04期 v.30 26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铁环征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临床价值和磁共振研究进展

    焦格;黄德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目前认为小胶质细胞活化是其主要致病机制,铁代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S急性炎症后,病灶周围存在富含铁的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形成长期的隐匿性炎症,即“慢性活动性病灶”。其中部分慢性活动性病灶在磁共振磁敏感序列(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上表现为顺磁环,即铁环征。铁环征是提示MS慢性活动期病灶破坏性的体内讯号,有可能先于临床症状出现,并可能预示更严重的疾病过程。本文就铁环征在MS中的临床意义和相关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年04期 v.30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焕昌;王雪梅;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是一种新型炎症指标,它综合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个常用的重要炎症指标,能够反映全身免疫状态及炎症反应进程。近年研究表明,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发生及进展关系密切。本文将就SII在AIS发生及进展不同阶段中的潜在价值,对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23年04期 v.30 27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麦角甾苷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任丽雪;辛文静;孙会艳;周立燕;李强;

    麦角甾苷(acteoside, AS;verbascoside, VER)是一种苯乙烷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的药理功能,其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近年来,研究者在实验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模型中,发现麦角甾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抗神经系统炎症、抑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诱导自噬和抗凋亡在P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麦角甾苷在P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对P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2023年04期 v.30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王萍;申煜;洪道俊;

    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familial episodic pain syndrome, FEPS)是儿童早期出现的严重发作性疼痛症,可偶见于成年起病,主要影响四肢远端,多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临床症状趋于减弱。根据表型和遗传特性,FEPS至少包括FEPS1、FEPS2、FEPS3三个亚型,分别由TRPA1、SCN10A、SCN11A基因突变引起。功能研究表明,这些基因中的所有错义突变都与阳离子通道的功能获得密切相关。由于部分FEPS患者可能表现出相对可治疗性和良好的预后,因此应重视FEPS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本综述将阐述该病常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方法,并对未来研究提供了一些见解。

    2023年04期 v.30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致病蛋白的聚集及传播

    邹文凯;夏昀;王涛;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其在生理状态下发挥维持稳态、促进神经元发育和修剪突触的作用。近年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双刃”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疾病早期,小胶质细胞被致病蛋白激活后分泌广谱的促炎因子并发挥清除致病蛋白的积极作用;但在持续的神经炎症环境中,经历表型转换及功能失调的小胶质细胞会触发和放大致病蛋白的聚集与传播,加速疾病进程。本文总结归纳了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变化,以及其在致病蛋白的聚集与传播过程中的新发现。

    2023年04期 v.30 2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摘要

  • 感染性疾病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四例临床特点分析

    寇程;许东梅;闫超玲;吕志彬;郭贺冰;

    <正>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是指一类由抗体触发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此类抗体的靶抗原包括神经细胞表面抗原和神经细胞内抗原。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主要结合位点位于神经细胞表面蛋白、离子通道或受体,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AMPAR)等。

    2023年04期 v.30 2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年龄分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赵佃果;范雪丽;李明远;霍颖倩;陈金波;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MG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肌肉无力的分布存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也可能不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加,老年人MG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2]。根据发病年龄分型可分为早发型(<50岁)和晚发型(≥50岁)[3],不同年龄组MG患者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2023年04期 v.30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诺西那生钠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一例

    张青;李思慧;李梦云;刘爱翠;刘强;张庆;

    <正>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以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约为1/10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50,是导致婴幼儿早期死亡的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病~([1-2])。根据患者起病时间和所能达到的最大运动功能,SMA可分为5种类型,以Ⅰ型、Ⅱ型、Ⅲ型最常见。0型是该疾病最严重的形式,常于出生后数周内死亡;Ⅰ型最严重,

    2023年04期 v.30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急诊抽吸取栓治疗一例

    王菲;何剑波;张恒;郭强;杨如武;杨宏志;南松松;姚力;

    <正>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D)是一种少见病,其伴发脑血管病的概率较低,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少见病因,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很少,临床上对于脑血管FMD的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及治疗认识不足。本文报道1例颈动脉FMD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期望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认识FMD。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1岁,舞蹈教师,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2 h”主诉于2021-12-26入作者医院。

    2023年04期 v.30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正>《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学术性期刊,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临床和科研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疾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2023年04期 v.30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