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69455

共识

  •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方伯言;王丽;闫天翼;

    痴呆(dementia)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综合征。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早期阶段。近年来关于AD的大型药物临床试验屡屡宣告失败,而非药物治疗备受重视。无创神经调控是一类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IBS),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目前rTMS、tDCS在改善AD认知功能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而且安全性高、靶向性好,故被认为是AD治疗的新契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rTMS、tDCS相关研究的系统性总结与评价。本共识总结现有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AD治疗的研究证据,依据技术类别对AD痴呆期及aMCI适宜治疗方法作临床推荐,并对rTMS与tDCS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2023年06期 v.30 387-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论著

  • 免疫吸附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丁霞;张寅;黄琪;龚勇;刘婧;王冬雪;周衡;张星虎;周亦伦;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NMOSD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5次,比较治疗前后的扩展残疾评分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视力分层、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的EDSS评分[4.0(3.0,6.0)比4.5(3.0,6.5),t=2.640,P=0.008]、AQP4抗体水平[(16.27±22.40)u/mL比(45.24±32.97)u/mL,t=4.011,P=0.002]均显著降低。10例患者共15只眼出现视神经炎,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视力分层4.0(3.0,5.0)比5.0(3.0,7.0),t=2.872,P=0.007]。免疫吸附治疗后较治疗前补体C3水平[(0.53±0.20)g/L比(1.02±0.22)g/L,t=6.588,P=0.001]、补体C4水平[(0.12±0.34)g/L比(0.20±0.06)g/L,t=5.597,P=0.001]均显著下降。15例患者中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4例患者在免疫吸附治疗3次后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经输注纤维蛋白原1 g 1次后改善;1例患者首次治疗中曾发生一过性低血压,补液治疗后缓解;无重度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免疫吸附治疗可有效改善NMOSD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及视力,降低AQP4抗体水平。免疫吸附治疗安全性良好。

    2023年06期 v.30 39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FCGR3A基因多态性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疗效的分析

    张伟赫;崔蕾;张晔琼;王璐;孙丽丽;焦劲松;彭丹涛;矫毓娟;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及其与FCGR3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携带FCGR3A-F型基因并接受常规剂量RTX治疗后复发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NMOSD病例的临床特点、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0、35、42和68岁,其中3例为FCGR3A-FF型,1例为FCGR3A-VF型。3例FF型中2例患者及1例VF型患者应用RTX前经历2次以上发作,1例FF型为首次发作。3例FF型患者RTX后首次复发时间分别为1.5、2.0及8.5个月,1例VF型患者首次复发时间为20.0个月。3例FF型患者中2例于RTX诱导治疗后1.5和2.0个月复发,1例于第二轮RTX后2.5个月复发;1例VF型患者于第4轮RTX后2.0个月复发。2例FF型患者更换为吗替麦考酚酯(1000 mg 2次/d)口服,随访1年余未再复发;1例FF型和1例VF型患者依据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缩短RTX重复间期,随访8.0个月余未复发。2例FF型和1例VF型患者CD19~+B细胞水平分别于RTX治疗后1.5~2.5个月快速回升至3、21和1个/μL。结论 携带FCGR3A-FF型基因的NMOSD患者在接受RTX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首次复发时间较短,建议针对这类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或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2023年06期 v.30 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人类疱疹病毒-7感染所致多脑神经炎合并脑干脑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李波;潘梦秋;叶锦龙;周丽华;代杨洋;王展航;

    目的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7(HHV-7)所致多脑神经炎合并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确诊的1例HHV-7感染所致多脑神经炎合并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亚急性进展,逐渐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行走左侧偏斜、左侧周围性面瘫,伴低热,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脑干异常信号、双侧听神经强化,脑脊液二代测序HHV-7核酸阳性,脑脊液PCR亦检测到HHV-7核酸序列,给予抗病毒、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结论 HHV-7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侵犯脑神经,亦会沿脑神经逆行性侵犯至颅内并发脑干炎,脑脊液二代测序或PCR检测到HHV-7核酸序列是诊断的关键,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其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可临床痊愈。

    2023年06期 v.30 406-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业余生活活动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宋振玉;王念芬;刘晓黎;王立云;尹燕雯;杜怡峰;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业余生活活动与抑郁情绪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MCI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月至9月对山东省阳谷县闫楼镇52个村庄60岁及以上的576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由具备专科诊疗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参照Peterson诊断标准,筛选出MCI患者;进一步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评估,其中,GDS-15≥5分的MCI患者判定为存在抑郁情绪,根据是否存在抑郁情绪,将M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采用自制业余生活活动问卷(包括吸烟、饮酒、散步、跳广场舞、打门球、骑车、遛鸟、打麻将、玩纸牌、听戏、看电视、看报纸、下象棋、宗教聚会共14个调查项目)调查MCI患者业余生活活动情况,并分析抑郁情绪与业余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共筛选出MCI患者760例,最终722例纳入分析,对照组669例、抑郁组53例。对照组与抑郁组参加打门球、听戏、看报纸、下象棋、吸烟、饮酒等活动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患者抑郁情绪患者比例与吸烟(r=0.215,P<0.01)、饮酒(r=0.205,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打门球(r=-0.086,P<0.05)、听戏(r=-0.098,P<0.05)、下象棋(r=-0.127,P<0.05)、看报纸(r=-0.217,P<0.05)呈负相关。结论 坚持长期规律的业余生活活动可有效预防农村老年MCI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2023年06期 v.30 41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MMP-9、sCD40L、vWF因子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袁波;杜文;刘坤;付舒冉;刘欢;谭莉;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桥接治疗术中及术后是否出现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未出血转化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桥接治疗开始后30 min、 1 h、2 h、6 h、24 h、5 d,血清MMP-9、sCD40L、vWF因子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前出血转化组和未出血转化组患者血清MMP-9、sCD40L、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血转化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1 h、2 h、6 h、24 h、5 d,血清中MMP-9、sCD40L、vWF水平均随时间变化未发生统计学变化(P>0.05)。出血转化组血清MMP-9、sCD40L、vWF水平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MMP-9、sCD40L、vWF水平均随时间变化而升高,且不同时间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转化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MMP-9、sCD40L、vWF水平,除30 min时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均高于未出血转化组相同时间点(P<0.05)。结论 桥接治疗后出血转化患者的血清MMP-9、sCD40L和vWF水平增高,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

    2023年06期 v.30 418-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腺苷预处理通过增加GSK-3β磷酸化水平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周雅慧;李泽;栗延伟;谭军;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元核抗原(Neu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和糖原合酶激酶(GSK-3β)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大鼠IR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27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腺苷预处理(AP组),每组9只,IR组和AP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分制神经行为学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评分;以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体积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p-GSK-3β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euN、MAP2、NSE、p-GSK-3β和GSK-3β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例明显增高(P<0.01),IR组p-GSK-3β、NeuN、MAP2、NSE的表达水平及p-GSK-3β/GSK-3β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例降低(P<0.05),p-GSK-3β、NeuN、MAP2、NSE的表达水平及p-GSK-3β/GSK-3β的比值升高(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能通过提高GSK-3β磷酸化水平,保护IR损伤中的神经元。

    2023年06期 v.30 423-427+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心血管杂志》

    <正>《中国心血管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医学学术交流。

    2023年06期 v.30 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正>《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学术性期刊,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临床和科研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疾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2023年06期 v.30 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慕亚倩;刘学东;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即时效果显著、成本低的无创热消融疗法。它利用磁共振成像精确定位脑功能核团,然后使用聚焦超声产生高温对靶点进行热消融。这种疗法对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批准其用于特发性震颤或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的治疗。随着人们对脑深部核团的认知不断加深,该疗法的适应证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疗效也可能得到提高。综上,本文对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术的发展史及其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年06期 v.30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陈旭;陈艳;陈芸;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AE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AE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多样,重者可累及呼吸或循环功能而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AE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AE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该症状对AE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现就AE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检测方法、不良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AE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认识。

    2023年06期 v.30 43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进展

    王党珍;王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病因,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目前已有的抗AD药物仅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并不能有效阻止、逆转疾病过程。随着更多发病机制的相继提出,抗AD药物的研发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s, Aβ)学说、Tau蛋白学说、炎症学说、胆碱能损伤学说、“微生物-脑-肠轴”学说、淋巴回流受损学说及相应的现有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D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30 439-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邹梅娟;金涛;

    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介导的神经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新近免疫代谢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可通过重新编程细胞内代谢途径来维持其激活状态和功能特性,因此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本综述总结了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开发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提供线索和思路。

    2023年06期 v.30 446-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药物靶向调控Nrf2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李文静;李强;王洪权;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细胞和机体防御内源性和外源性应激的主要调节因子,可以激活多种细胞保护基因。研究显示一些药物通过激活Nrf2介导抗氧化反应,从而在实验性永久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缺血性脑卒中动物研究模型概况、Nrf2通路在永久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及药物靶向激活Nrf2在永久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抑制缺血性脑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06期 v.30 45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青少年起病的抗GM2抗体阳性的脑干小脑炎一例

    洪增坤;许晶;赵新;刘秀洁;朱海暴;何磊;马翠红;

    <正>1 病例报告患者女,17岁,高中学生,因“头晕3 d、右侧肢体运动障碍2 d”于2022-3-31入承德市中心医院。患者于2022-3-28无明确诱因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及复视,无吞咽障碍及步态不稳,未诊治。2022-3-29出现右上肢不能抬起,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可抬起,行走拖曳,当地医院完善头颅CT未见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肌酐、电解质、凝血功能、D-二聚体未见异常,未予治疗,转至作者医院急诊,

    2023年06期 v.30 458-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急性脊髓炎为主要表现的腹主动脉栓塞一例

    朱姝;余凯;邹显巍;

    <正>本文报道1例由心脏栓子脱落致腹主动脉栓塞引起急性双下肢活动障碍而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1 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 h”于2022-2-11 17:53急诊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3小时(15:00左右)休息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小便障碍,无肢体抽搐、胸腹部疼痛等,遂来诊。既往史:于2022年2月接种新冠疫苗第三针;既往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2023年06期 v.30 460-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KIF5A基因突变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一例

    刘洪泱;陈道文;

    <正>1 病例报告患者(即先证者)女,40岁,家庭主妇,因“进行性四肢无力3个月”于2022-11-14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患者于此次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近端力弱,未重视,症状逐渐加重,日常活动基本不影响;1个月前患者自觉右上肢无力加重,表现为右上肢不能平举、右手不能持物紧握,同时患者自感左上肢抬起费力,持物尚未受到影响,并逐渐出现双下肢近端力弱,蹲下站起费力。患者于外院就诊,

    2023年06期 v.30 462-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共济失调起病的EB病毒脑炎一例

    许晶;洪增坤;沈永玲;朱海暴;龙见男;马翠红;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类鼻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原发性EBV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常无感染症状,若青春期以后感染可导致大约50%者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其中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0.37%~7.3%~([1])。目前以共济失调起病的成人EB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国内外报道较少。

    2023年06期 v.30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